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关爱健康 > 饮食营养 > 营养元素

辛甘酸苦咸 用时要分辨

本文Tag标签:饮食营养  

  辛、甘,酸、苦、咸是中药的五种不同滋味,简称“五味”。每种药物都有味,甚至有的是几种味,每种味都有各自的独特作用。了解每一种味的作用,对于正确运用中药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
  辛味药有发散、行气的作用,一般治疗表证和气滞证。如辛味的生姜和薄荷能发散解表,治疗表证。橘皮能行脾胃气滞,治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闷等。

  甘味药具有滋补、缓急、润燥的作用,一般治疗虚弱证及挛急性疼痛、大便燥结等证。如甘味的黄芪、党参能补气,治气虚证。熟地能补血,治血虚证。甘草能缓急止痛,治脘腹痛。蜂蜜能润燥,治肠燥便秘等。

  酸味药具有收敛、固涩作用,一般治疗虚汗、久咳、久泻等证,如酸味的乌梅,五味子能敛汗、敛肺、止泻,治自汗、盗汗、肺虚久咳、久泻久痢等。

  苦味药具有燥湿、泻火、泻下等作用,一般治疗湿证、火热证及积滞证。如苦味的黄连能泻火、燥湿,治胃火上冲的牙龈肿痛和肠道湿热所引起的泄泻。大黄能泻下通便,治肠道积滞便秘。苍术能燥湿,治湿阻脾胃所致的脘腹胀闷、舌苔白腻等。

  成味药有软坚和泻下的作用,一般治疗瘰疬、痰核、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。如咸味的海藻、海带可以软坚散结,芒硝可以泻下通便等。

  除了五味之外,还有淡味和涩味。淡味药有渗湿利尿作用,多治水肿及小便不利,如茯苓、猪苓等。涩味和酸味药作用相似,多用于虚汗、久泻、遗精、出血等证,如龙骨、石榴皮等。由此可知,药味实际上不止五味,而前五味是最基本的,因此,习惯上仍称五味。

  一般说,味相同的中药作用有共同之处,味不同的药作用往往不同。根据这个规律,前人往往以五味的作用特点来归纳药物,如把有收敛作用的药物归入酸味药,把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药归入成味药,把具有发汗作用的药物归入辛味药等。因此,五味实际上已超出了直接口尝中药滋味的范围。如赤石脂的酸味、龟板、鳖甲的成味等都与实际不符,就是这个原因。家庭用药必须了解每种药味的作用,才能正确应用药物,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